品书网
书库大全

中国“绿卡”新政后 华人成为主力军

时间:2024-10-19 12:42:06

6月27日,北京,由武警站岗的公安部大门。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牌子是4月2日正式挂上去的(@视觉中国图)穿白色T恤,扎马尾辫,刘璇抱着厚厚的文件袋,站在咨询台前,同女警官交谈。她笑起来有酒窝,一眼望去,并不像年过三十的母亲。实际上,她已有两个女儿,大的十岁,小的四岁,全都出生在加拿大,入了加拿大国籍。

这是7月23日,刘璇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,正为小女儿申办中国“绿卡”。文件袋里装满了父母双方的身份材料以及女儿的出生证、护照及签证复印件......不过,她还是不确定是否齐全,也不知每份资料有无纰漏。女警官也拿不准,需要请示领导再通知刘璇。

刘璇在加拿大生活了十余年,拥有“枫叶卡”(加拿大永久居民卡),距离成为加拿大公民,只差一步。她是北京人,独生女,求学出国。到如今,父母年事渐长,需要人陪伴、照顾。两三年前,她便考虑带着女儿一起回国。

女儿是加拿大国籍,回国后,不但出入境等手续繁琐,想在国内上学,也有很多限制,这一直是她和丈夫头疼的事情。

今年3月,刘璇的丈夫从网上得知与中国“绿卡”新政相关的消息后,立马告诉刘璇。3月13日,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》公布,其中提出组建由公安部下辖的国家移民管理局。职能是协调、拟定移民政策;负责外国人停留、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;承担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等。

刘璇一直都知道这张卡片的存在。但在她的认知中,那是“非常,非常难申请的”。但这次政府机构调整,让她看到一些希望,她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飞回北京。

飞回国内的不只是刘璇,已经移民国外的众多华人,同样被移民管理局的消息吸引了。改革开放后,很多中国人曾想尽办法,通过留学、技术、投资等各种方式,移民国外。现在,他们当中的一些人,又去到各地出入境管理局,咨询、申办中国“绿卡”,希望能获得在中国的永久居留权。

“有种井喷的感觉”

刘璇是2001年出国的,到现在已经17年。她还记得,刚到加拿大时,大陆移民地位很低,很多香港、台湾地区过去的移民看不起他们。最近几年,情况发生了变化,“近几年,一说中文,好像大家都认为你挺有钱。”

现在,刘璇发现,这些“有钱人”又在返回中国。她有一个朋友,妻子和女儿已经入籍加拿大,他事业在国内,于是一家人长期两地分居。女儿在加拿大上学几年,妻子实在待不下去,拿到身份后,带着女儿又回到中国来上学,现在也在为女儿办中国绿卡。

据刘璇了解,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很多中国人移民国外,主要事业、社会关系都在中国。于是妈妈陪读,爸爸像太空人一样两地飞,“好多陪读妈妈不是特别愿意为了孩子牺牲家庭,或者牺牲自己的事业,入了籍以后,就又回国了。”

“现在,申请最多的就是华人。真正的外国人不多。”某市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员李佳欣接受本刊采访时说,之前申请“绿卡”限制很大,能拿到的非常少,新政之后,大大降低了中国“绿卡”的门槛。工资、税收两项达到一定数额,满足居留时限要求等,都可以直接申请。

事实上,早在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之前,“绿卡”的政策就在放开。2017年,公安部宣布,在天津、湖北、重庆等自贸区,以及京津冀、广东、四川等省市,推出入境新政,为外籍华人在华居留和永久居留提供更大便利,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创新创业,为长期在华工作人员提供居留便利,为外籍人才提供入境便利等。

据李佳欣介绍,通常,外国人获得中国“绿卡”的方式一般有五类——投资、任职、特殊人才,以及亲属团聚和投靠。此前,利用亲属团聚申请者最多,现在,以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、行业专家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推荐的高精尖人才为主,人数与过去相比,“有种井喷的感觉”。

对此,上海费戈曼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夏凌华颇有同感。费戈曼成立于1951年,全球设有40多家办事处,为170多个国家、地区提供移民咨询服务,早在中国“绿卡”制度建立之初,他们就开始提供相关业务咨询和办理。

“申请中国绿卡的人数一直处于递增趋势。”接受本刊采访时,夏凌华介绍,从2016年起,客户的咨询量跟之前相比涨幅高达40%—50%。今年以来,来公司咨询的华人比例明显增加,占绿卡咨询总数的50%。

当下,海外华人华侨总数超过6000万。约六分之一是改革开放后走出中国的新移民。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。在《新民潮:中国怎样才能留住人才?》一书中,中国与全球化智库(CCG)理事长王辉耀写道,在美华人已经突破400万,其中,近350万加入美国国籍,大部分是高精尖人才。中国一度是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。

随着“人才强国”战略实施,中国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发展的计划。2008年,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出台。截至2017年底,已分13批引进701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。其中,绝大多数为华人。以2011年7月入选南京“千人计划”的海外专家为例,48人全部为华人、华侨。

今年四月以来,李佳欣便受理了多位外籍华人博士的绿卡申请。接受本刊采访前一周,多数申请已成功获批。在她日常接触的外籍人士中,日本、韩国派驻的外籍人才,一般在中国停留四年便会离开。“欧美人可能会觉得中国适合居住,但很少考虑定居”。

也有一些相对年轻的留学生,他们在国外遭遇排挤、限制。相较之下,会觉得国内的资金充裕,创业的条件也好,政策开放。当地新政出台前,李佳欣曾遇到一对高知夫妇。两人都是博士,以亲属投靠方式申请“绿卡”。材料递交了两三年,“绿卡”却一直没批下来。“他们也不灰心,就不停地交申请,递材料。”最后没办法,正巧碰上其他省市出台出入境新政策,两人从李佳欣那里撤销申请,转投到其他省份。

最大的优势

李佳欣偶尔在网络上回答网友出入境相关的提问。在一条外籍华人博士如何申请中国“绿卡”的帖子下,她提及近期成功受理华人博士绿卡申请的案例,引来不少人咨询。

7月份,在英国工作的王皓,也留言询问绿卡的事情。他已经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,而且有机会加入英国国籍。但他一直在犹豫、权衡。他长期关注着中国“绿卡”新政动向。在李佳欣的帖子下留言,他特意询问籍博士申请中国“绿卡”能否在海外办理。

显然,对很多人来说,放弃中国国籍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中国“绿卡”新政,给很多移民国外的华人,提供了多一种可能性。

刘璇在加拿大接触到很多朋友,要么是保留中国国籍,拿了加拿大绿卡,“像我这样”,刘璇说,要么是直接加入加拿大国籍,再计划拿中国绿卡,“回来以后就没有限制了”。

6月16日,山东青岛机场边检站民警对出入境旅客进行分流引导、分区验放(IC图)王辉耀在《国家移民局》一书提到,与此前单纯关心出入境问题不同,如今,环境、生活便利性、社会福利、人文关怀等问题,已经成为外籍人才来华工作关注的新热点。

提及中国“绿卡”的含金量,夏凌华认为,这也是申请绿卡的外籍人中华人比较多的原因。她的客户中除了外籍华人,还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国人,但他们申请绿卡,主要是为了方便,“这些本身就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人,来到中国,对国民待遇问题就不太感兴趣。”

在日本生活22年后,长海博文回到江苏,担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,同时还在中国铝业、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机构任职。“虽然我还是外籍,但回到国内,国家却能给我国民同等待遇。”长海博文撰文回忆道,2011年11月,首批21位外籍人士获得了江苏海外高层人才居住证,自己就在其中。获得这一证件后,他不但能够申请各种各样的国内科研资金、项目,还能在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。长海博文坦陈,“这一点,是对我们海外回来的最大支持。”

各省推出的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,亮点之一是将“绿卡”的身份证件功能与当地的优惠政策结合。比如,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,获得者除了可以享受买房、子女教育等相关福利,针对浙江创业的经济特点,持证人还可以技术入股,以商标、著作权、专利等知识产权出资等方式创办企业。

虽然女儿在加拿大成长,但在刘璇看来,她回国读书,最大的优势并非语言,而是在高考问题上。“如果你是外籍,在中国一直读书,你可以在中国参加高考”,刘璇说,关键在于,外籍学生迈入国内顶尖大学的门槛要低得多。

此前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办公室接受《中国青年报》采访时,也曾透露,北师大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招收留学生,“他们向我们提供有关材料,再参加比较简单的测试。”

不过,刘璇回国,主要并不是为了孩子,而是为了父母。

她是80后,“我们这代人独生子女比较多”,刘璇说,父母现在年龄大了,缺少人照顾,她想过为父母申请加拿大那边的移民,但要求比较严格,父母也不愿放弃中国国籍,他们只好考虑回来,“孩子年龄大一些,她们愿意回去,还可以回去。”

每个人回来的原因都不一样,但对很多老人来说,故土感情确实是很常见的原因。

李佳欣在处理“绿卡”申请时,碰到过很多五六十岁,在国外工作了大半辈子,如今通过“人才计划”回国的华人,“华人有落叶归根的感觉”。

在吸引海外人才归国的问题上,海外华人、华侨历来是工作重点。“外籍华人,是我们引进全球人才的绝对主力和重点人群。”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刘国福接受本刊采访时说,与生在国外的外籍人士相比,华人更容易被吸引回国,他们“对中国有千丝万缕的思乡情结”。(刘璇、李佳欣、王皓为化名。本刊记者陈光对本文有贡献。)

一场特殊的座谈会

2018年3月12日,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作为中国“两会”海外特邀代表在北京铁道大厦酒店,参加一场座谈会。与会者包括公安部、国家出入境管理局、国侨办等机构的官员,目的是听取海外侨胞关于华侨政策的意见。

据徐静波回忆,座谈会现场,一些华人、华侨提到了“华裔卡”的问题。“这个事情讨论了很多年了”,徐静波说,很多华人、华侨希望政府能针对已加入外国国籍,以及长期居留海外的侨胞,发行“华裔卡”,以方便他们回国,在国内办理各项事务。

2016年,北京实施《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》时,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就曾谈及这个问题,他表示,为吸引国际科技创新人才,中关村将试点移民入籍、华裔卡、外籍人员临时身份证制度。

这个消息传出,立即在海外华人圈引发热议。但随后,中关村专门通过媒体公开澄清,华裔卡相关政策尚处于调研阶段,还有待于国务院、公安部等机构审批。

在这次座谈会上,公安部官员再次回应了这个话题。“目前不具备发行条件”,徐静波向本刊回忆道,华人华侨虽然数量庞大,但管理上涉及不同部门,情况比较复杂。公安部官员也承诺,在中国工作华人申请绿卡问题,会降低门槛,放宽条件。而针对华侨回国使用护照的问题,也将会把护照纳入国民信息系统,以保证护照在国内办事能够通用。

“中国的护照其实有两个部门在发”,徐静波说,在这次座谈会上,相关人员也介绍了这个情况,中国人第一次出国时获得的护照,一般是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发放。出国后,很多人常住国外,护照用完或者到期后,回国不便,通常在中国驻外使领馆换发新护照。因此,中国的护照发放与管理,出现了公安部、外交部两个系统。由于这两个系统的护照信息并没有在国内实现完全联网,因此,很多华侨回国时在住宿、换外汇甚至申办公司等问题上,常遇到很多麻烦。

“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,一些省市实施了一个出国人员必须注销户口,以身份证换护照的做法”,徐静波介绍道,当时的身份证不起什么作用,许多人都不在意。但现在,这些华侨频繁返回国内,没有身份证信息就非常不便。“我在日本听说过好几次,华侨带着日本人回国考察,到了酒店,日本人都办好入住手续,住进了房间,而这位领队的华侨却因为没有身份证而住不进酒店,因为酒店不认他的中国护照,要求他到派出所去开临时身份证明。日本人看不懂,你中国人回到中国来,怎么还这么麻烦?”

徐静波自己就曾一直被身份证问题困扰,他在座谈会上,提出了这个问题,公安部相关人员承诺,要推进解决这个问题。但徐静波也知道,这个事情牵涉不同部门,想要推进,还是要耐心等待。